在住院的 COVID-19 患者中,有 112 名在重症监护室,其中 31 名需要使用呼吸机,住院人数在过去两周内激增了 549 人。
在新病例中,有 18434 例通过家庭RAT(快速抗原检测)报告,其余病例通过 PCR 检测检测。
今天,维州方面确认有46000个RAT快速自检测试盒已经发放到各区的PCR检测站。
墨妮卡了解到,CBD附近的Town Hall和墨大校园内的Union House都为没有症状但是是密接的人群提供免费试剂盒。
据澳媒报道,在过去一个月新州报告的新冠感染人数中,快速传播的 Omicron 变体约占所有感染的 85%。
尽管与 Delta 毒株相比,Omicron 被认为是该病毒的温和版本,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它不是一种“轻度”疾病。
新州首席卫生官 Kerry Chant 本周表示,她知道至少有一名“年轻人”在感染 Omicron 菌株后死亡。
所以这个看似轻症,实则反应如此随机的Omicron到底是怎样呢?
它的症状、发病时间、后遗症又是怎样的呢?
墨妮卡今天就为大家找来一些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流鼻涕
- 头痛
- 头晕、神志不清
- 打喷嚏
- 嗓子痛
- 持续性咳嗽
- 喉咙干哑
ZOE COVID研究所发现 Delta 和 Omicron 的症状特征没有明显差异,只有 50% 的人会出现发烧、咳嗽或嗅觉或味觉丧失这三种经典症状。
而味觉失灵这个曾经的关键性症状已经在症状排名中掉至17名。
按照目前专家预计的时间来说,Delta从被感染到发病大概需要4天,而Omicron已经缩短到3天。
墨妮卡搜到了一位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医生Al-Aly对于Omicron后遗症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Q:感染Omicron的后遗症
是否会比感染其他变体的轻?
Al-Aly: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Omicron 本身在美国和世界上都是全新的。即使在南非,它也仍然相对较新。
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所有先前的变体中我们了解到,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似乎是发病时严重程度的函数。
我们对 Omicron 的了解是它的往往更温和。
尽管我们还不能保证未来的死亡率是否会上升,但是如果Omicron足够温和这一点真的成立,就可以说明Omicron带来的后遗症会相对较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零风险。也不代表人们可以不计后果的继续感染 Omicron。
Q:Omicron后遗症的发病率
会与其他变体不同吗?
Al-Aly:如果 Omicron 变体引起的发病确实被证实不那么严重——根据之前的经验和我们之前对新冠后遗症的了解,它带来的后遗症将会温和很多。
目前,在临床上和普遍病例来看,Omicron 的确诊后的症状确实不太严重。因此,对于Omicron的后遗症分析来说,这可能是个好兆头,并且很可能看到后遗症风险和发病率的降低。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已经觉得
Omicron就和普通感冒一样了?
Omicron再怎么轻症也是COVID的变种病毒,关于它的后遗症AI医生也说了,仍然是不确定的。
那么,目前已知的新冠后遗症都有哪些呢?
墨妮卡根据新州卫生部给出的list为大家简单罗列了几个常见后遗症症状(非特指某一种COVID,有特定比例,不代表所有患者都会有)。
一项系统评价报告称,63.2% 的 COVID-19 幸存者在发病/住院 30 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 COVID 后遗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嗅觉或味觉丧失、呼吸困难、疲劳和意识模糊。
大约 40% 的人在最初出现症状后的两到三周内出现持续咳嗽。通常在三个月内症状消失。
大约40% 的人报告有嗅觉和味觉症状。大多数人在发病后一个月内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复。
出院后 30 天血栓形成的累积发生率为 2.5% 。
一项系统评价报告称,45.9% 的 COVID-19 幸存者在发病/住院 30 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 COVID 后遗症。
在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呼吸困难,肌肉和关节疼痛,嗅觉或味觉丧失和睡眠问题。
12%至22%的患者胸部不适持续存在。
对 COVID-19 心脏后遗症的系统评价发现,3-6个月期间,幸存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梗塞的风险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和认知迟钝。
在 6 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出现至少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数为 54%。
一项系统评价报告称,在症状出现或出院后长达 6 个月内,COVID-19 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胸部 CT 异常、肺功能下降、疲劳、呼吸系统症状、生活质量下降。
超过 20% 的纳入患者存在疲劳/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疼痛和不适、焦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
其他持续性症状可能包括嗅觉或味觉丧失以及睡眠困难。
3% 的患者在随访 6 个月时出现皮疹。
大约50% 的人报告在 12 个月的随访中持续存在至少一种症状,最常见的是疲劳,其次是嗅觉或味觉障碍。
同时也包括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疲劳、头痛、体温不稳定、面部刺痛、腺体肿胀和恶心等症状。
几乎 10% 的人在感染后的前 12 个月内的某个时间会出现肌肉骨骼疼痛。
大多数 COVID-19 幸存者在 1 年的随访期间身体和功能恢复良好,并已恢复到原来的工作 (88%) 和生活。
总的来说,除了大家在疫情早期已经知道的肺部纤维化这种较重的后遗症之外,其余的轻度后遗症包括头痛、疲劳、反应迟钝等都会在确诊后的1年内不定期发生。
好的方面,因为Omicron相比较其他变体的毒性减弱,在如今的大规模感染情况下不用过度担心,倘若中招,一周之内基本也都可以痊愈。
但如果有的选,我想大家还是会选择没有这次所谓的“重感冒”。
随着开学日的临近,墨妮卡收到了不少新生和返澳小伙伴的私信求拉入各个大学的返澳群。
墨妮卡已经为大家建好了墨大、Monash、RMIT和迪肯大学的返澳互助群!
不论是老生还是新生,都可以扫码进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