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ife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幼教专栏作者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梁星星 资深幼教老师

澳大利亚注册幼教老师

10年一线教学经验

曾任coucil幼儿园的教研主任

4岁孩子的妈妈

帮主的话:
今天,2022年2月20日,冬奥会将落下帷幕。陪伴大家17天的精彩比赛,也要在今天划上句号。冬奥会比赛的这些天来,有人曾玩笑说:“夏季奥运会是激励年轻人的,冬奥会是用来‘鸡父母’的”。
而面对这些“冬奥娇子”,你被“鸡”了吗?

先八卦三位冬奥会运动员运动场外的成长小故事:

小时候刚刚学习滑雪,谷爱凌和妈妈说,妈妈,我想参加奥运会。
妈妈回应说,挺好的。
随后,便给谷爱凌报名了自由滑雪培训班。
13岁的她和妈妈说,她要参加2022年冬奥会,要用中文和大家打招呼。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搜狐网)
妈妈把实现目标的办法陈述给她,“那你首先得获得参赛资格,然后还得获奖,获了奖你才有可能接受采访,才有机会用中文跟大家打招呼。”
妈妈是用很具体的表达,告诉孩子实情,让孩子知道横在她目标面前的高山,直面挑战。
当羽生结弦表现出对滑冰训练的不耐烦时,他的爸爸妈妈没有责怪,反而真心询问他的内心,“你是真心喜欢滑冰吗?”
而当羽生结弦告诉爸爸不想在继续学习滑冰了。
爸爸淡然一笑:“如果讨厌滑冰的话,放弃也是可以的啊。”
比起花出去训练的钱,孩子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
没有强迫,而是给与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成长。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
经过冷静的考量,羽生结弦最终看清楚自己的内心,选择继续滑冰。
于是,我们看到了羽生结弦在冰上优美的表演。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新浪看点)
相比起谷爱凌和羽生结弦,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中,为国家拿到冬奥会首金的“寒门”范可新更让我感动。
和“天之骄女”谷爱凌相比,范可新是在活在社会“底层”,她的成功最难能可贵。她的成功是全凭她内心的自驱力–那一股不服输的韧性。而这些不是,也不能靠“鸡”娃而获得的。
当她的妈妈看到她因为训练跌倒而浑身是瘀青,还有有些皮肤化脓要求她不要继续练习时,她倔强地拒绝了。
她从来不需要妈妈招呼起床,很自觉,而且总比其他孩子多滑几圈。
她有一股强烈想赢的欲望。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Olympics.com)
三位运动员的成功都是看似十分遥远,他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然后,我们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孩子,是有“别人家的父母”
记得小时候,你爸爸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吗?聪明、懂事、乖巧,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督促,运动文化课样样精通。
然而,这些优秀,并不是“别人家孩子”的爸爸妈妈强迫出来的,却极有可能是“别人家父母”有意无意见间培养出来的。
换而言之,想要孩子自己本身有“内驱力”,想孩子自觉学习,渴望变得优秀,爸爸妈妈应该学会如何引导。
自驱力的缺乏成为很多家庭教育的一座跨不过的大山,甚至成为了社会职场生活中一个普遍现象。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恐怕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即便不奢望我们的孩子成为奥运天才,我们倒是希望孩子自觉学习,妈妈多活几年,少几条皱纹。
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呢?
01

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把掌控感还给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权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尊重一个事实,孩子并不是我们的所有品,除了把Ta带来这个世界,给予Ta 所需的关爱,我们并不能为Ta的人生做决定。
所以,我们并不能强势控制孩子做我们觉得他们必须得做的事情,同时地,也并不是代表我们放纵孩子,不对他们加以引导。
回到经典《正面管教》,权威型的管教——支持、引导而非控制,才是孩子需要的。
如果父母一再地强行介入孩子的选择,只会让孩子觉得人生是被操控的,又或者感到自己不被信任,觉得自己离开父母就无法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从谷爱凌还是羽生结弦的例子里看到,父母对孩子的选择是从内心的支持,并辅以实际行动。
孩子在被管教的同时,感到的是满满的爱。他们才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并为自己的选择作出努力。
在《养育女孩》一书中就提到过,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是教导如何孩子作出选择,并为自己作的选择负责。我们作为父母的教育终极目标是,当孩子离开我们了,他们还是能够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02

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短暂的积极性可以靠奖励来完成,然而,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因为当奖励消失以后,孩子的积极性则会消失殆尽,并不是真正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甚至,这种外在的奖赏会对长期的发自内心的积极性有创伤性的影响。
我们培养孩子积极性的目标是,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提到一个由心理学和神经学都承认的”制造“动机的配方,它的主要成分为:正确的心态+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心流。
(注:心流——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这里提一下,正确的心态是指,我们要帮孩子激发成长的心态(growth mindset),我们要赞扬孩子身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切实努力和他们的想法,而不是称赞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童伴心里诊所网页)
还需要提到一点,什么是“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呢?
这是利用脑科学去激励我们自身动机的办法。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答案十分简单,就是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范可新热爱滑冰,她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应付教练,也并不是为了父母挣脸面。她的就是在她热爱的领域里努力。所以即便妈妈心疼她的伤。她依然倔强前行,并站在了你和我的眼前。
03

让孩子好好休息

我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会鼓励少睡多工作。但奥运冠军谷爱凌不是说她需要睡8小时吗?
想要培养孩子自驱力,需要让孩子好好睡觉。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听起来感觉是一个很奇怪的建议。然而,我想说的是,“缺觉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压力”。压力领域的研究者Bruce McEwen 认为,缺觉与慢性压力对身心产生的影响非常相似。
同时,缺觉还会影响我们对我们情绪的控制能力。相信大家都知道,孩子在疲惫时都是十分容易暴躁或者易哭的。
大脑在休息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修复神经元,并能够在做梦的时候去处理白天遇到的事情,特别是令孩子有情绪起伏的事情。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做梦,是培养稳定情绪,应对压力的关键一步。
学龄前儿童应该每天保持在11-13小时的睡眠。(小婴儿的睡眠是可以参照Raising Children Network )
6至13岁怎需要9-11小时的睡眠时间。
14岁-17岁的青少年来说,8-10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比较适合的。
同时,请不要给孩子喝/吃有咖啡因成分的饮品和食品,咖啡是肯定不能喝的,比如可乐,比如红牛,比如大量的巧克力。
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
04

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和你吵做作业这件事。”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会有更多的经验,并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少走弯路,少挨社会毒打。然而,这种爱很大程度上令父母走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樊登推荐《自驱型成长》时提到一句重要的话,“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和你吵做作业这件事。”是不要把管教孩子放在了爱孩子之前。
我们只有在真正爱孩子,尊重孩子,放弃强迫孩子干不想干的事情时,并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才可以和孩子“迎来和平”。这又回到了第一点我们要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我们充其量是孩子人生中的“顾问”,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建议,给予信息,当最终做决定还是孩子。
同时,不要忘了,你那么爱Ta, 那尊重Ta,不要为做作业吵架。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写在最后
首先,我要做一个安利:《正面管教》真的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而《自驱型成长》是一本很好的书。有空读一下也是好的。
今天,冬奥会闭幕!谷爱凌、羽生结弦...这些冬奥“娇子”,原来都不是“鸡”出来的
其次,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做到“别人家的父母”,就可以养育出“别人家的孩子”。况且,人家真拿那个“好孩子”来和你换,你会是打心底的不愿意。
每个人天生就有那么一些东西擅长,也就有那么一些东西短板。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并不需要把孩子往他们不擅长的地方“鸡”——大家都学逻辑思维就硬逼着孩子上课、班里的孩子都学乐器,我的孩子也必须成为小朗朗。
我们看到的辉煌不过是,孩子这些擅长的东西被父母看到了,支持了,孩子实现了。
希望你也能看到你孩子闪闪发光的地方。
(END)